作者:严国进
编辑:初夏
乙型肝炎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一般认为,人群中的HBsAg阳性者约有1/3来源于母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会将病*垂直传播感染给胎儿。而且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
乙型肝炎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目前,病*性肝炎仍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携带者约万人,其中约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
自从年开始,我国实施乙肝预防接种防控策略以来,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为此,要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
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在1~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若乙肝抗体滴度大于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一般来说,成人3年内加强1次为好,儿童建议5年加强接种一次,成人20~30单位,儿童10~20单位。
婴儿出生后第一针的乙肝疫苗接种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成功率上高达90%,余下10%没有成功阻断的病例,是那些高病*载量的母亲,她们可通过孕期服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为做好乙肝母婴零传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预防和阻断围生/产期传播。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目前专家们建议的新生儿生后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即主被动免疫相结合)的双重阻断方法,可使HBsAg阳性母亲放心地生育宝宝,其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可高达95%~97%。
联合免疫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
(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目卵母细胞乙肝疫苗;
(2)新生儿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剂量同前),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而怀孕的妈妈完全不需要在妊娠第28周起每月注射1针HBIG(IU)。
当然,即使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HBsAg阳性尤其是HBV复制活跃母亲的婴儿仍有慢性HBV感染发生。免疫失败率和孕妇血清病*含量成正比,免疫失败还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病*变异、生产方式及哺乳等。
而宫内已感染HBV是预防的难点,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的新生儿几乎均为宫内感染引起,说明宫内感染是引起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宫内感染率的高低主要和孕妇血中病*含量有关,表现为HBsAg高滴度、HBeAg阳性、HBVDNA高水平复制者宫内感染率高。因此,这些妇女最好治疗休息,待HBeAg转阴、HBVDNA转阴后再怀孕为好。
二是HBV感染孕妇在分娩时应注意隔离。研究表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母婴传播率。在分娩过程中,防止产程延长,造成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软产道裂伤等。HBsAg阳性母血漏入胎儿循环的几率与产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HBV感染孕妇的胎儿娩出后,应尽早将其身体污物清理干净,以减少母亲阴道分泌物或血中的HBV感染新生儿,对孩子尽快尽早应用HBIG,有效的清除因为皮肤破损而感染到的少量病*,在病*尚未感染到肝脏的时候,有效清除。
三是哺乳要防感染。通常认为如果母亲乳头破溃,并且孩子有口腔溃疡的情况下,母亲可能会传染给婴儿HBV。因为新生儿没有牙齿,一般情况下婴儿不可能咬破母亲的乳头,因此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喂奶前母亲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
但是,婴儿口腔有伤口时或者母亲乳头有破溃时,最好人工喂养,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