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宣传乙型病毒性肝炎
TUhjnbcbe - 2022/10/12 9:22:00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乙型病*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感染乙肝病*的年龄越小,导致慢性化的比例越高,危害越大。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携带者。

主要症状

乙肝的潜伏期为1个月~6个月,平均为3个月。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可能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厌油、*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症状。乙型肝炎病*(HBV)感染人体后,可表现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淤胆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等临床类型。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一般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

传播途径

1.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2.母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基数大,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3.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如接受被HBV污染的血制品等;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目前已明确HBV存在于唾液、汗液等体液中,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HBV(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可能受感染;

5.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亦可能传播乙肝。

预防与应对

打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阻断母婴传播:携带乙肝病*的准妈妈要如实告诉医生,并遵医嘱行产检和抗病*治疗。新生儿出生时按要求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共用物品: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等到正规场所。

安全性行为:性伴侣稳定且使用安全套,保证性行为安全;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保证献血和用血安全;

感染者注意自我保健:慢性乙医院检查,告诉家人接受乙肝检查和疫苗注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宣传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