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锦心绣口言重症,柳絮才高论菁英ldqu
TUhjnbcbe - 2022/7/17 16:54:00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1118/9760498.html
年1月20日19:00,“呼吸危重症菁英秀”第三期—“血流动力学”专场如期而至,医院的张祎医生和医院的高景医生围绕“血流动力学”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演讲。本期“菁英秀”医院罗红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张祎医生首先介绍了科室建设情况,随后针对讲题“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医院MICU目前拥有床位30张(其中4张为KICU使用,MICU床位26张),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85%以上;开放式病床28张,床间距大于1m,同时拥有2个单间隔离病房,用于收治特殊感染患者(如甲流、MDR)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保护性隔离)。病区配备“新风系统”,能够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医疗区域内温度维持在(24±1.5)℃,且每个床单元均配备手消。目前在编医师1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3人。工作方面实行医疗小组负责制,由2位主任医师分别带领1个小组开展医疗工作。在ICU管理方面,科室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临床诊疗及操作常规、患者转入及转出制度、抗生素使用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人员紧急召集制度等),并印发工作手册,规范诊疗行为。此外,在ICU的院感控制方面,科室也总结并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医疗工作方面,科室拥有系统、规范的呼吸支持与监测体系,包括气道管理(气道湿化、气道廓清、雾化治疗),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高频振荡通气、ECMO等),呼吸支持技术(如俯卧位、ECMO联合俯卧位等),大大提高了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且在食道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及呼吸力学监测等方面独具优势。此外,科室还具备完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包括PICCO及床旁超声等常规监测手段。除了常规诊疗外,针对患者科室也开展了从呼吸治疗到呼吸康复的全程链条式管理,并积极参与肺移植围术期重症监护多学科诊疗,同时承担北京市及外地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救治工作。在医学教育和教学方面,科室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了完整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呼吸支持技术培训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PCCM专科医师培训和进修医师培训。在科研方面,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医科院创新工程2项,中央高校公益基金1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感染与免疫、超声与血流动力学、急性肾功能不全等。此外,还建立了本科室的生物样本库。

在专题演讲环节,张祎医生就容量状态和液体反应性这一话题展开叙述,她从基本概念、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中心静脉导管、Swan-Ganz导管、重症超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常用静态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以及补液前后动态指标(脉搏压力变异、每搏变异、下腔静脉变异率、肺水变化、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张祎医生强调,所有的方法都应以临床疗效为“金标准”,不要被检查手段所制约,任何单一的结果都不足以用来做临床决策,临床医生应从查体、患者生理指标的反应及客观指标综合判断何种液体治疗适合患者。此外,要用好“工具”,“工具”并无高级与低级之分,明确其意义,均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

罗红教授:与超声和PICCO相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容量的评估是否适用?

张祎医生:如同我们在临床中使用PICCO,当得到监测数值时,也要判断其是否符合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PICCO监测结果给予适当补液,然后再继续监测。我们并不会仅仅依靠一项检查结果来完成患者的治疗。对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我们也应将其与患者的情况,如大循环(意识、尿量)和微循环(乳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一种仪器,无论其性能有多强,临床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多高,最终仍需在临床中进行验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更多依赖于电阻,如患者存在较多的胸部创伤或皮下水肿等,均会影响监测结果。

来自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高景医生介绍了科室建设情况,并分享了脓*症肝损伤的相关知识内容。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以呼吸危重症诊治为特色的科室,共分为三个病区,包括呼吸ICU(11号病房楼2楼)、呼吸危重症三科二病区(3号病房楼14楼)、呼吸ICU(郑东院区7号病房楼9楼)。河医院区呼吸ICU又分为5个亚区,共有床位46张,呼吸危重症三科二病区固定床位38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8张。年收治患者余例,其中危重症患者余例。

科室具备省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包括:呼吸机54台,其中转运呼吸机3台;监护仪80余台;纤维支气管镜11台+电子支气管镜;PICCO1台;超声2台;各种输液泵、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液加温器、亚低温治疗仪、除颤仪、快速血气分析仪等各种危重症抢救设备。

目前科室有医生30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5人),护士余名。学科带头人为邢丽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抑制患者重症肺炎、ARDS。危重症患者院内外转运技术居省内领先地位,并率先开展床旁纤支镜气道管理、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技术,主要开展呼吸衰竭的治疗、重症感染的诊治、机械通气技术、重症肺炎患者ECMO治疗、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支持下的气道及肺部介入治疗。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科室作为PCCM呼吸治疗及呼吸重症单修基地承担了河南省“工程”骨干医师培养,PCCM专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五年制、七年制物理诊断及呼吸内科学带教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教育厅、科技厅及卫生厅科研项目多项。

在专题演讲环节,高景医生分别从脓*症的流行病学、定义和诊断标准、脓*症肝损伤及未来展望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肝脏是脓*症中最常见的损伤器官之一,合并肝功能障碍或肝衰竭的脓*症患者的死亡率为54%~68%,且脓*症患者早期肝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脓*症肝损伤的主要临床表型为缺氧性肝炎、胆汁淤积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治疗措施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积极寻找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脓*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治疗原发病,未来有望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免疫治疗(干扰素-γ、GM-CSF、IL-7或PD-1),同时需要改进宿主反应监测,改善脓*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罗红教授:对于脓*症肝损伤的三种表型(缺氧性肝炎,胆汁淤积,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它们分别是脓*症肝损伤的三个必经过程,还是分属于不同的阶段?高景医生:我个人理解这三种表型属于不同的阶段。缺氧性肝炎发生较早(一般是发生于48小时内),而发生缺氧性肝炎的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胆汁淤积。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生时间可能晚于前述两种表型,其本质仍是缺氧导致的炎症。这三种表型也可以理解为脓*症肝损伤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罗红教授:对于脓*症肝损伤患者,除了原发病的治疗,还有哪些其他的治疗方法?高景医生: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浆置换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外,胆红素吸附技术在临床中也有应用。也有研究采用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症肝损伤,但目前仍无统一标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对于脓*症肝损伤或肝衰竭患者,经胆红素吸附治疗的效果较好,但由于我们救治的相关危重患者例数较少,尚无多项技术联合使用的经验。临床中,由于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因此,做好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的评估至关重要。此外,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脓*症的诊断意识,增强对脓*症肝损伤的认识,这对于评估患者预后也极为重要。重症肺言云直播,分享呼吸危重症专业话题,展示学科领域菁英风采,每周四晚*金档,与您相约,不见不散!点击文末观看直播回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心绣口言重症,柳絮才高论菁英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