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死亡率明显(不同地区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有高有低),解剖以后以肝脏、脾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病因分析/
针对肝脏、脾脏显著肿大病例进行疫病分析,不同的地区存在有显著差异,总而言之,引起上述肝脏、脾脏显著肿大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病*性疾病:腺病*、禽戊型肝炎病*以及病*性肿瘤疾病(如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
1.腺病*
?禽源腺病*分为三个群;
?引起肝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病理剖检变化的是腺病*I群和腺病*II群;
?腺病*I群主要引起“包涵体肝炎”,剖检后可见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变浅,质脆;脾脏很少出现肿大;
?腺病*II群主要引起“大理石脾病”,剖检后可见脾脏明显肿大,呈大理石样坏死,个别病例出现肝脏肿大。
2.禽戊型肝炎病*
?禽戊型肝炎病*是鸡大肝大脾病或肝炎脾大综合征的主要病原;
?病*感染鸡只后潜伏期至少几个月;
?病*主要感染30~72周龄的蛋鸡和肉种鸡,引起产蛋率下降20%~40%,死淘率升高约1%,以40~50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
?部分鸡只可能出现拉稀、神经症状。
?鸡大肝大脾的临床症状与肝炎脾大综合征相似,但似乎要比其严重。
?禽戊型肝炎病*感染鸡只后引起的鸡大肝大脾病和肝炎脾大综合征,其病死或死亡鸡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脾明显肿大;
?部分鸡只腹部红肿,卵巢退化;
?临床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禽戊型肝炎病*感染还可以引起鸡群的亚临床感染,不表现任何的临床症状,当外界环境和饲料发生变化或与其他病*混合感染时,鸡群爆发鸡大肝大脾病和肝炎脾大综合征。尤其当病*感染开产前蛋鸡或种鸡,鸡只此时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处于亚临床感染,当开产时由于饲料等外界因素改变,导致鸡群产蛋高峰上不去,部分鸡只绝产和出现肝脾肿大。
3.病*性肿瘤疾病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感染,内脏器官可形成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结节,肿瘤结节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部分病例为弥漫性肿瘤,无明显的肿瘤结节,受害的肝脏和脾脏明显肿大;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感染1日龄雏鸡,待鸡只发病死亡后,剖检可见肝脏、脾脏显著肿大,尤其是脾脏的体积可达正常脾脏的3~4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中急性网状细胞瘤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脾脏肿大,并伴有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病变;矮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脾脏肿大坏死;非腔上囊淋巴瘤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脾脏的肿大等。
二、细菌性致病因素
1.大肠杆菌败血型感染多出现肝脏肿大,质脆易碎,发生明显的肝周炎,脾脏肿大;
2.弧菌性肝炎急性感染表现为肝脏肿大,质脆,淤血,慢性型感染,肝脏肿大,质脆或硬化,呈网格状,脾脏肿大1~1.5倍,呈斑驳状;
3.其他细菌如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等感染均可引起肝脏和脾脏的不同程度的肿大。
/防控措施/
1、根据目前整体分析结果来看,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病*性因素为主,次之为细菌因素,所以,养殖企业如果由此种情况出现,首先应进行病料采样,进行实验室疫病分析和化验,确定本养殖企业出现肝脏脾脏显著肿大的原因,分析原因,根据实际病因确定合理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2、对于预防可采用具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中药如加芪素(五加芪粉)进行使用,降低此种现象的发生,加芪素每克兑水0斤,连用7天;使用的时机建议:育雏期的第一周、第三周、第五周连用3周进行防控,其他阶段于疫苗免疫后立即使用本品7天。
3、中药控制方案建议:抗病*+保肝健脾+补中益气进行控制,如七清败*颗粒+茵栀解*颗粒+加芪素或芪贞增免颗粒+肝胆颗粒+加芪素等方案。注意使用化学类药品控制细菌的混感或继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