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羊病临床快速诊断第八类黄疸
TUhjnbcbe - 2021/7/2 23:53:00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1271.html

羊*疸是由于机体发生大量溶血性疾病、某些中*和传染病,导致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各组织染成*色的结果。


  一、传染病

1、传染性地方流行性肝炎


  该病由多种蚊子传播,所有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羔羊最严重,发病率在羊群中高达%,1周龄以内的羔羊死亡率高达95%。最急性病例会突然倒地死亡;急性病例潜伏期非常短,发热,脉搏加快,步态不稳,呕吐,流粘液性鼻液,出血性腹泻和可视钻膜有淤血斑或淤血点,在24~72小时内死亡;亚急性病例发生在成年绵羊,病羊发热并伴随厌食和虚弱,*疸是主要症状,还有一些羊出现呕吐和腹痛的症状,孕羊流产为绵羊患病的唯一特征。山羊与绵羊症状相似,没有绵羊严重。可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和反向被动凝集试验,快速检查血样中的病*抗原。


  2、附红细胞体病


  本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羊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热性传染病。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多雨之后最易发病,呈地方流行性,各种日龄的羊均可感染,妊娠母羊容易发病,哺乳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时可达80%~90%,其他羊多为隐性感染由吸血昆虫疥螨、蚊蜱、虱等及小型啮齿动物传播。急性病例以贫血、高热、*疸为特征。

3、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病羊出现*疸、血红蛋白尿,筋膜和皮肤坏死,短期发热和迅速衰竭。与其他产肉动物比较,羊对钩端螺旋体的抵抗性相对较大,一般呈隐性经过。引起羊腹泻、粪便带血的现象仅见于羔羊伴有血尿、血红蛋白尿。急性型呈散在发生,以发热、血尿、血红蛋白尿、*疸,甚至死亡为特征,羔羊最敏感,尤其是产前2星期产后1星期的母羊及刚出生1个星期的羔羊;亚急性型体温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粘膜*疸,产奶量显著下降或停止,乳色变*如初乳有血凝块,很少死亡,结合病羊流行特点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4、梭菌性血红蛋白尿


  本病是由水肿型产气夹膜梭菌D型引起,并分泌β-*素,病羊突然发热,瘤胃弛缓,有时腹痛,呼吸加快甚至困难,可视粘膜发绀,尿呈暗红色,不久出现*疸和死亡。剖检可见病羊膀胱内充满红色尿液、酮体皮下呈胶样水肿,心肌出血,胸、腹腔及心包内液体过多,有时染血,肝脏变化较典型,与羊黑疫病类似,在白色坏死灶周围有红色充血区域。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病区有大量致病性梭菌存在。


  5、乏浆体病


  本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的中央乏浆体和羊乏浆体引起的,临床上以羊贫血、发热、衰弱、*疸、恶病质为特征。本病经蜱传播,羊感染后血细胞大量破坏血液稀薄如水,早期体温升高、厌食、恶病质、贫血、*疸,尿呈樱红色,脱水、死亡。本病发病率为10%~20%,死亡率在5%以下。病死羊贫血、*疸,肝、胆、脾肿大、暗赤色、实质软腐,心外膜点状出血,淋巴肿大,切面多汁。诊断有赖于涂布血片,姬姆萨染色,红细胞内寻找乏浆体。


  二、中*性疾病

 1、铜中*


  羊是最易出现铜中*的动物,因铜在绵羊体内代谢速率较慢,羊长期摄入过多铜盐而引起中*。在使用过含铜喷雾或土壤含铜量高的牧场放牧,饲料中添加铜盐过多,误食杀虫或杀灭蜗牛的铜制剂,均可引发本病。急性中*的羊主要表现为呕吐、流涎,剧烈腹痛、腹泻,粪稀水样,内含绿色或蓝色硫酸铜液,尿液呈红色至深咖啡色,体温下降,虚脱、休克,在3~8小时内死亡。慢性铜中*的羊早期不出现任何症状,肝脏某些酶活性升高,如精氨酸酶、山梨醇脱氢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后期出现溶血,血红蛋白尿,粘膜*疸。病羊消瘦、烦渴、粪稀烂、不成形。病羊1~3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脏*染,肾脏呈暗黑色。胃内容物和粪便分析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取羊胃内容物和粪便加入氨水,若由绿变蓝则为阳性。

2、马缨丹中*


  马缨丹中*是因采食马缨丹而引起的以*疸、感光过敏、脱水和肾脏衰竭为临床特征的中*性疾病。其有*成分为三萜酸。马缨丹有刺激性气味,适口性差,动物仅在饥饿状态下才会大量采食并引起中*。急性中*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衰弱、脱水,胃肠蠕动减弱,有时出现血性腹泻。发病1~2天无色素皮肤可发生感光过敏,*疸,发病2~4天死亡。亚急性或慢性中*的羊皮肤感光过敏可导致细菌感染。严重病例鼻孔黏膜和深层组织肿胀、变硬、脱皮,体重下降,1~3星期死亡,肝、胆肿大、*疸,肾小管坏死。根据采食马缨丹的病史,结合*疸、感光过敏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可进行诊断。

3、光敏性皮炎


  有些植物内含光敏物质,如金丝桃、荞麦、白芷、苜蓿等,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磺胺及四环素等引起感光过敏。继发性感光过敏多因肝、胆疾病,光敏物质叶红素蓄积于血浆内。临床上羊耳、面、眼睑及颈部发生红斑性疹块,奇痒,停喂或更换致敏饲料后,痒感缓解,数天后消失。白天阳光照射后加重,晚间、清晨减轻。

4、羽扇豆中*


  羊大量采食羽扇豆属植物或种子引起以消化机能障碍,可视粘膜*染,坏死性皮炎以及神经症状等为特征的中*性疾病。绵羊在采食后1小时发病,一般在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病羊精神沉郁,流涎,呼吸困难,阵发性痉挛,头部震颤,昏迷,最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根据羊采食羽扇豆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


  5、醉马草中*


  醉马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羊因采食醉马草而发生中*。特征是出现酒醉样的神经症状及局部损伤。羊中*为慢性经过,精神沉郁,拱背呆立,行走摇晃如醉,头部轻度震颤,结膜稍苍白,轻度*疸。羊中度中*时,高度沉郁,起立困难,侧身躺卧,四肢划动,头部水平震颤或摆头动作,可视粘膜苍白,*染程度加重。有的腹泻,排粪时努责。根据有采食醉马草的病史及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

6、色曲霉*素中*


  杂色曲霉菌可污染大麦、小麦、玉米、花生、谷草、燕麦草等。羊采食后多为亚急性经过,临床上表现逐渐消瘦、虚弱,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潮红、*染。重者皮肤呈*色,后期腹泻、衰弱、死亡。本病病程为10~30天,山羊、绵羊均可患病,除濒死期外,羊体温、呼吸无明显变化。剖检皮下脂肪*染,肝肿大、质硬,肝小叶间及肝细胞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与坏死。除肝脏病理外,肾肿大,胃肠出血,心包、腹腔内积有*色液体。

7、面疹


  面疹是因羊采食能产生葚孢霉素的真菌及其孢子所寄生的死亡或损坏的植物而引起中*。放牧羊在温暖、潮湿的牧地上采食,新近死亡的草最易患病,临床上以肝脏炎症和感光过敏为特征。病羊厌食,有不同程度的*疸,过敏性皮炎。有的羊未见临床症状即死亡,有些羊肝酶活性升高。羊面部尤其是阳光可直射,被毛较少的鼻部、耳廓、眼周、下唇、四肢下部皮肤变红、水肿,面部皮肤下垂。


  三、寄生虫

1、羊肝蛭


  羊对肝片吸虫非常敏感,短时间内严重感染者可迅速倒毙,慢性型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羊胆管内,症状有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睑、颌下、胸腹下水肿,病情逐渐严重恶化,最后衰竭死亡。注意胆管中是否有红色柳叶状的成虫,取病羊粪,用反复沉淀法,发现椭圆形虫卵,呈深*色。

2、羊泰勒焦虫


  羊泰勒焦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破坏、溶血、*疸,体温升高,稽留不退。下痢并非经常见,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大量减少,红细胞内有圆形、卵圆形虫体,也有部分呈杆形,在脾脏和淋巴结涂片上,淋巴细胞内常可见到如石榴状的柯赫氏兰体,着色紫红,数量可达1~80个。柯赫氏兰体仅在绵羊淋巴结中,且要多次检查才能发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羊病临床快速诊断第八类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