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乙肝,可是对丙肝,你了解多少呢?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感染丙肝病*HCV引起的疾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各地区间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
性传播:与丙肝病*感染者性交及有多性伴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HIV)者,感染HCV的危险率更高。
母婴传播:抗-HCV阳性的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高载量可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丙型肝炎疾病发展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高,达到50%-80%。
丙型肝炎临床表现
丙型肝炎通常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可以无症状地发展数年,事实上,人们往往在偶然情况下才知道自己得了丙肝。也有患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隐痛或不适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或出现*疸。
丙型肝炎的检查肝功能异常或正常,抗HCV阳性,HCVRNA阳性。
超声检查有影像学的改变。
综上所述,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实验、抗HCV等检测进行初步诊断,其中抗HCV筛查最重要。
丙型肝炎的治疗清除丙肝病*,以改善或减轻肝脏损害,阻止或延缓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争取达到临床治愈。
一般而言只要血清HCVRNA阳性就需要抗病*治疗,对于ALT水平正常与否不作为是否抗病*治疗的指标。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治疗。
丙肝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丙肝患者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