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乙型病*性肝炎
全球逾2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者,目前我国感染携带率约7%,是名符其实的乙肝大国。乙型病*性肝炎是指由HBV感染引起的病*性肝炎,即我们常说的“乙肝”。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体液传播
母婴传播
一般的生活接触、吃饭、握手、说话等行为并不会传播,因此对乙肝病人不需要隔离,更不需要歧视。
乙肝两对半的报告解读
如何预防乙肝病*?
社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预苗全程需接种3针,接种第1针预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2针和第3针。
对感染HBV的妇女进行母婴阻断,主要措施是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预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携带者≠乙肝患者
乙肝病*携带者发展成为乙肝患者是客观存在的,但发病率并不是很高,需要正确对待,部分病*携带者可依靠免疫系统自行清除HBV。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乙型病*性肝炎?
乙肝患者的典型症状:
1.慢性乙肝:大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学习或工作精力减退等。
2.急性乙肝:表现为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肝区疼痛,常在半年内痊愈。
3.其他症状:肝功能的反复异常、皮肤巩膜*染、蜘蛛痣、肝掌等。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片状充血,或出现红色斑点、斑块,压之变白;
蜘蛛痣:中心为一红点,周围放射状排列毛细血管,按压中点可消失的“痣”。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建议严格戒酒:饮酒与肝炎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饮酒的乙肝患者肝癌的风险更高。因此建议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肝炎化患者,尽早完全戒酒。
2.戒烟:吸烟可加重肝纤维化程度,增强HBV的致癌作用。建议吸烟者戒烟,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3.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慢性乙肝患者。脂肪性肝病可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肥胖和糖尿病可增加肝癌发病风险。
4.减少危险因素的接触:慎用肝*性药物(苯他西泮、甲氨蝶呤、胺碘酮、异烟肼、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康唑等),避免盲目使用草药制品及膳食补充剂。对乙酰氨基酚、他汀类大剂量的使用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也应该重视。避免进食被*曲霉菌污染的食物,如花生、玉米,以及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干制食品和发酵食品(如豆豉、酱油等)。
如果任由“乙肝”发展会怎样?
我国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检出率高达8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显示,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其中肝细胞癌(HCC)占85%~90%。
哪些人更容易患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HBV)和(或)丙型肝炎病*(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高危人群该怎么办?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肝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以右上腹疼痛最常见,为本病的重要症状。常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加剧。
2.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3.消瘦,乏力,全身衰弱,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4.发热比较常见,多为持续性低热,37.5—38℃左右。也可呈不规则或间歇性、持续性或者驰张型高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5.肝外转移灶症状如肺部转移可以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以引起胸痛和血性胸腔积液;骨转移可以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等。
6.晚期常出现*疽、出血倾向(牙龈、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
7.伴癌综合征,常见的有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其他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性早熟、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