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早期肝炎像感冒先入为主
TUhjnbcbe - 2021/5/20 1:33:00
程少为的号怎么挂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00805/8096390.html
唐朝韩愈《昌黎先生·厚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扬,则入于墨;不入于志,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思是崇信一种说法,必然会排斥另一种说法,以自己所崇信的为主,以所排斥的为奴。后来就用”入主出奴”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也即“先入为主”或“先入之见”。这是人们普遍易患的一种错误,同样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易患的一种错误,而且是医家的“大忌”。因为疾病的诊断错了,则检查治疗都沿着这个错误继续错下去。性命关天,不是修理一台机器可以挽回的,然而有时这种错误是病人自己的“先入为主”所促成,将医师“带进笼子”里。或者对医师的“先入为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遗憾是完全可以也应该避免发生的。几年前,我曾接诊了一位自称是“感冒”的病人。男,50岁,高级工程师,自诉两周前开始出现周身不适、酸痛、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烧至39℃左右。医院看过两次病,按“感冒治疗”有短暂缓解。近几天症状加重遂复诊,要求用好一点的“感冒”药。他的病史诉说将我带进了“重感冒”的定式中。但接下来的体检我却发现“巩膜*染”这一肝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医院,但为时已晚,两天后患者发生“肝昏迷”并迅速死亡,诊断是“亚急性重症肝炎”(*疸型)。肝炎的早期当“巩膜*染”未出现时,多以流感样症状出现,极易误诊为“感冒”。如果没有明显的“肝炎”接触史,大多难以在第一次就诊时确诊为“肝炎”,只有肝功能一项检查能将早期肝炎确诊,而抽血验肝功能又往往难以为貌似“感冒”的早期肝炎病人所接受。早期“巩膜微*”又因室内光线原因难以查出,如果“先人为主”认定“感冒”则对肝炎典型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右上腹痛等体症和肝肿大、尿色深、巩膜*染的追寻掉以轻心,更易误诊。再加上误诊为“感冒”后服用的抗感冒中成药中大多含有板兰根、柴胡、甘草、连翘等成分。这些中药成分具有抗病*、清热解*、降酶、退*、解热、镇吐、抗炎、镇静等功效,对急性肝炎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给人以“对症下药”的假象,加剧了误诊。前面提到的这位高级工程师,就是在服用了抗感冒中药后症状得到短暂缓解而对“感冒”深信不疑的,即使在病情加剧后仍然认为自己患的是“感冒”,而不曾想过是诊断有误。医师应当提高修养,杜绝“先入为主”。病人就诊,只应向医师述说就诊的原因,回答医师问题应果断、明确、详细。须知问诊在看病的步骤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环节,此后环环相扣,或一蹴而就,或一蹶不振。有的医师患了“先人为主”的错误后,常常为了证实自己的诊断而进行套问和逼问、诱问,如“你头痛时伴有呕吐吗?”,“你是不是下午发热”等,此时病人应当果断回答是或不是,含糊其辞,甚至迎合医师的虚荣心都是极端错误的。病人应当积极参与诊治活动。有时医师提出验肝功能以排除“肝炎”自有其道理,然而,相当多的病人会认为“小题大做”而加以拒绝,这也是早期肝炎误诊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摸索的过程,排除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应当排除。延误诊断无异于谋杀。重症肝炎的病程是不超过2~3周的,虽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达70%,早期发现、及时抢救舍医生手记是存活的关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期肝炎像感冒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