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肝炎,大家对甲肝、乙肝都再熟悉不过,可是你知道还有一种肝炎叫戊肝(戊型病*性肝炎)吗?一旦发生传染,它不仅容易引起群体性暴发,而且合并乙肝后死亡率高达70%!
戊型病*性肝炎是什么?
戊型病*性肝炎是指由戊型肝炎病*引起的以肝脏实质细胞炎性坏死为主的肠道传播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以下简称为“戊肝”)
戊肝病*(HEV)作为戊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初生的它十分乖巧,不哭不闹,但不要被它的伪装所迷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观察后,它就会起兵作乱。
临床表现及分型是什么?
临床表现:其主要危害是急性肝功能受损。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厌油、*疸等。感染戊肝病*后,多数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疸型和*痘型,两者之比为13:1,因此大多数为无*疸型,但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的可能性,支持对症治疗。戊肝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经系统、规范、科学的治疗后可追求临床治愈,不会遗留肝脏损害。因此积极正确治疗,才能确保快速康复;如若延误治疗时机,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戊肝如何传染?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戊肝传染源。
且可经过以下方式传播:
经水传播:主要水源被患者的粪便污染所致。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1.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2.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其流行达数月之久。
经食物传播:患者(特别是潜伏期)的粪便污染食物致局部流行。
经粪-口渠道传播: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例如生活中接触了患病的人群或者和患病人群共同使用衣物等都可能会感染上此疾病。
输血渠道: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母婴传播:该病*可能会经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发生此疾病,不过此种传播途径概率较小。
戊肝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青少年以亚临床感染为主,而临床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老年人和孕妇患者重症化风险较高。我国戊肝多以散发和偶发的食源性小暴发为主,冬、春季是发病小高峰,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会有散发病例。
如何预防戊肝?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做饭尤其是处理生肉或家禽后、大小便后、进食前、接触动物后均应洗手;注意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不与他人共用水杯。
★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猪肝、海产品、水产品等,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生熟厨具分开,并及时冲洗、消*。
★在外就餐注意选择有卫生条件保障的餐馆。
★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饲养和屠宰时要加强猪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防止其污染水源和环境,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戊肝有疫苗可供预防。推荐用于戊肝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慢肝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学生或部队官兵、餐饮业人员、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
编辑:赵宏宇
审稿:张永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