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
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
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
丁型肝炎4~20周;
甲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不同类型肝炎病*引起的肝炎潜伏期不同。
(一)急性肝炎
包括急性*疸型肝炎和急性无*疸型肝炎,各型肝炎病*均可引起。
1.急性*疸型肝炎: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
*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约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5~7天。
*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疸,1~3周内*疸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便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1~2个月。总病程2~4个月。
2.急性无*疸型肝炎:除无*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疸型相似。
无*疸型发病率远高于*疸型。无*疸型通常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压痛及叩痛等。恢复较快,病程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例有低热,血清ALT轻中度升高。无*疸型占2/3以上,即使是急性*疸型病例,*疸也属轻度。
急性丁型肝炎可与HBV感染同时发生(同时感染)或继发于HBV感染者中(重叠感染),其临床表现部分取决于HBV感染状态。同时感染者临床表现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大多数表现为*疸型,有时可见双峰型ALT升高,分别表示HBV和HDV感染,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重叠感染者病情较重,ALT升高可达数月之久,部分可进展为急性重型肝炎,此种类型大多会向慢性化发展。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疸前期较长,平均10天,症状较重,自觉症状至*疸出现后4~5天才开始缓解,病程较长。晚期妊娠妇女患戊型肝炎时,容易发生肝衰竭。
HBV慢性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时病情较重,病死率增高。老年患者通常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一般认为戊型肝炎无慢性化过程也无慢性携带状态,但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肝组织检查均发现,3%~10%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可有病程超过6个月的迁徙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