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脏病变对应的疾病
  1、肝脏肿大的疾病:巴氏杆菌病、各种中*病
  
  2、肝脏坏死的疾病:组织滴虫病、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单核细胞增多症
  3、肝脏脂肪变性:脂肪肝出血症、法氏囊炎、鸡白痢
  
  4、肝脏硬化:腹水综合征、*曲霉菌素中*、痢特灵中*
  
  5、肝脏肿瘤:马立克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网状内皮增殖症
  
  6、肝周炎:大肠杆菌病
  
  7、肝脏出血:热应激、脂肪肝出血、包涵体肝炎
  
  8、尿酸盐沉积: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 
  二、肝脏病的分类(按病因分) 
   1、病*性肝病:马立克病、禽流感、法氏囊炎、包涵体肝炎、淋巴细胞白血病、大肝大脾症、单核细胞增多症
   2、细菌性肝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弧菌性肝炎、螺旋体病、链球菌病、曲霉菌病、结核病、绿脓杆菌病、丹*、伪结核病、副大肠杆菌病、葡萄菌病、
  
  3、营养代谢病及管理过失: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脂肪肝肾综合征、生物素缺乏、痛风、腹水、胆碱缺乏、泛酸缺乏、维生素A缺乏、硒缺乏、维生素B2缺乏、热应激
  
  4、寄生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
  
  5、中*性疾病:*曲霉菌素中*、痢特灵中*、喹乙醇中*、一氧化碳气体中*、氨气中*、磺胺类药物中*、感冒通中*、有机磷中*、硫酸铜中*、棉籽饼中*、菜籽饼中*
  
  三、肝脏病的诊断思路
  
  1、以发病年龄为线索
  尽管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肝脏的病理变化,但是不同年龄的常发病却差别很大,如同样是脂肪变性,发生在7~14日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在21~42日龄则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发生于35~56日龄的鸡应考虑包涵体肝炎,发生在产蛋鸡则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可能性就大;同样是肿瘤,发生于10~20周龄时,马立克病的可能性就较大,而发生于24~40周龄时,应主要考虑淋巴细胞白血病。
  
  2、以发病率、死亡率高低为线索:同样是肝脏肿瘤性疾病,马立克病的死亡率较高,一般由5%~80%,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却很少超过5%。
  
  3、以肝脏病的病变特点为线索:先根据肝脏病变把常见鸡病分成几个大组,然后再在这一组内的鸡病中进行鉴别,就能很快得出诊断结果。例如发现病鸡有肝脏坏死,就应在组织滴虫病、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中进行鉴别,结合各自的日龄特点及其他器官病变特点很容易得出诊断结果。发生组织滴虫病时,肝脏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凹陷的坏死病灶,此种病灶呈淡*色或淡绿色,边缘稍隆起,这种变化其他疾病见不到;巴氏杆菌病的肝脏肿大,密布有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灶,这也是其他疾病不具备的病变;结核病的肝脏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灰白或灰*色结节,切开后结节内有干酪样物质;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脏均匀分布着一些1毫米的圆形*色病灶,中心有出血点。
  
  4、以病史资料为线索:
  
  中*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都有接触*物的病史,例如煤气(一氧化碳)中*有煤火取暖时煤火燃烧不完全的中*史,*曲霉*素中*时有饲喂发霉的饲料的病史,热应激引起肝脏包膜下出血,有鸡舍气温过高的病史。
  
  
四、各种常见鸡病的肝脏表现及其他鉴别要点
  
  1、马立克病:肝脏因布满弥漫性或结节性肿瘤而明显肿大,有时达正常体积的几倍。肿瘤组织呈浅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无坏死。镜检病理组织可见由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所组成。这种病变多见于牌和肾等脏器。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于20周龄以下的鸡,死亡率一般为25%~30%。
  
  2、禽流感:肝瘀血肿大,有白色点状坏死灶。产蛋迅速下降,死亡率较高,头部肿胀,胫部鳞下有出血点,腹腔内充满卵*液,输卵管内有脓样分泌物。
  
  3、法氏囊炎:肝脏呈土*色。肾脏肿大呈花斑肾,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浆膜下胶冻样浸润或出血或内有干酪样物质。精神极度沉郁。
  4、包涵体肝炎:肝肿大褪色,质脆,脂肪变性,有点状或斑状出血。突然死亡,大多数发生于3~7周龄,集中于5周龄。病程持续7~10天后突然停止。包涵体只在肝脏内形成。
  
  5、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脏因肿瘤样组织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而极度肿大,被称为“巨肝症”,病理组织质地较松脆,并常有出血与坏死。镜检病理组织主要是由大量淋巴细胞所组成。发病鸡又一般在18周龄以上。慢性病程,死亡率低。
  
  6、网状内皮增殖症:病鸡肝脾增大,有针尖大弥漫性浸润,脾增大可导致破裂。胆囊肿大是本病的特征。
  
  7、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脏充血或脂肪变性,肝脏上均匀分布着一些1毫米的圆形*色病灶,中心有出血点。胰脏呈白垩状,实质中有白色坏死小点。肾肿大苍白。发病率15%~21%,平均5%。
  
  8、大肝大脾症:肝脏、脾脏体积极度增大,达正常的几倍。外观呈大理石状。肝脏质脆或坚实,有时呈砂砾状。
  
  9、大肠杆菌病:肝包膜增厚,不透明呈*白色,易剥脱。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
  10、巴氏杆菌病:急性病例肝有数量不一、但大小基本一致的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坏死灶一般分布较密。禽霍乱流行广泛,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心血或肝、牌涂片可发现两极染色杆菌。 
   11、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有些病例肝脏有小点出血和坏死结节。结节一般较小,土*色,并见有砖红色条纹,胆囊扩张,脾脏肿大。此类结节可见于心肌、肺、肌胃和肠壁。雏鸡在两周龄时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临床上以排白色稀薄粪便为主要特征。禽副伤寒的急性与亚急性病例可见肝肿大,其边缘钝圆,肝包膜上常有纤维素性薄膜被覆;肝内有细小灰*色坏死灶。带菌的成鸭常有肝硬变。本病主要发生于雏禽。急性型尤多见于2周龄以内。亚急性与慢性病例肝呈棕色或古铜色,肿大,肝有颗粒状坏死结节。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鸭也可感染。
  
  12、弧菌性肝炎:肝硬化,形状不规则,表面散布有灰白色坏死灶。最急性病例肝肿大、充血、散布有坏死灶,也可见出血斑。
  
  13、螺旋体病:肝肿大,质脆,呈砖红色脂肪变性,表面散在有针尖大的坏死点。*疸、消瘦、腹泻。
  
  14、链球菌病:肝脏脂肪变性有坏死灶,有时在肝脏引起化脓性病灶。
  
  15、曲霉菌病:曲霉菌病可能在肝脏有结节病变
  
  16、结核病:结核病病鸡的肝脏有结核结节者可达70%。结核结节外包结缔组织,比较致密,中心干酪样坏死,坏死物是豆腐渣样。结节镜检显示结核结节的特殊结构,并可分离培养出结核杆菌。结核结节亦见于脾、肺和肠道浆膜。病鸡死亡有时是由于肝脾破裂出血致死。
  
  17、绿脓杆菌病:有时在肝脏引起化脓性病灶。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雏鸡。
  
  18、家禽溃疡性肠炎:肝脏出现淡*色斑纹,甚至形成大的不规则的*色坏死区或散在的灰色或*色小坏死灶。慢性病例在小肠和盲肠的任何部位都会出现溃疡。
  
  19、丹*:肝脾肿大、质脆,并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肾肿大、充血。腺胃出血、坏死或溃疡。肠道弥漫性出血,盲肠粘膜坏死。有时关节肿大。
  
  20、伪结核病:慢性病例肝脾肾肿大,散布有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病灶,切面为干酪样变性,此种病变在肺、胸肌和其他内脏器官中也可见到。
  
  21、副大肠杆菌病:肝脏肿大有*色斑纹,眼球浑浊。确诊本病需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22、葡萄菌病:急性病例肝脏充血肿胀,可能在肝脏引起化脓性病灶。
  
  23、亚利桑那菌病:肝呈土*色,肿大2~3倍,表面有砖红色条纹,切面有针尖大的灰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浓缩。心脏、肾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主要发生于雏鸡,卵*多吸收不良。眼睑肿大3~4倍似“金鱼眼”,神经症状明显,有“观星”姿势。
  
  24、鸡弓形体病:肝肿大并有脂肪变性,有时有坏死。脾脏肿大内含许多虫体。
  
  25、组织滴虫病:肝脏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凹陷的坏死病灶,此种病灶呈淡*色或淡绿色,边缘稍隆起,这种变化其他疾病见不到。另外,本病还有盲肠形成干酪样栓子的特征。把栓子横断切开,其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凝固的血块,外面包裹着灰白色或淡*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质。有些病鸡头部皮肤变成篮紫色或黑色,又称黑头病。
  
  26、住白细胞原虫病:肝脏肿大,有针尖大、粟粒大隆起的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肌肉、肾脏、胰脏等处也有类似变化,鸡冠苍白并倒向一侧,有时从口腔甩出血丝。产蛋下降或无产蛋高峰。
  
  27、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大多见于蛋鸡或种鸡,不同品种的鸡敏感性不同,以肥胖的鸡、炎热的季节、饲料偏碱性、胆碱缺乏、生物素缺乏时较易发生,病鸡常突然死亡,在炎热季节大多死于下午或晚上。剖检见肝包膜下有出血点或血泡,严重时肝破裂,腹腔内充满血水或凝血块。少数耐过的病例,则冠苍白、萎缩、衰竭死亡,剖检见肝表面包裹一层灰白色透明的血浆,腹腔内有血水或凝血块。
  
  28、脂肪肝肾综合征:肝脏苍白、肿胀;肾脏肿大,颜色不一;通常发生与11~32日龄的鸡;病鸡突然出现嗜睡和出现麻痹,几小时内死亡。
  
  29、生物素缺乏:可能会导致脂肪肝肾综合征。
  
  30、痛风:高钙或高蛋白日粮以及中*等原因诱发的一种疾病。特征是在肝脏、肾脏、心脏、肠系膜、肌肉等气管组织表面积聚一层白色粉笔灰样物质。 
   31、腹水:肝硬化,腹腔内有枯*色液体,有时在液体中漂浮着纤维蛋白。主要发生于肉鸡。
  
  32、胆碱缺乏:胆碱缺乏会出现脂肪肝。
  
  33、泛酸缺乏:肝肿大,呈暗*色或污秽*色,所产种蛋孵化后期死胚增多。
  
  34、维生素A缺乏:肝脏、肾脏、心脏、肠系膜、肌肉等气管组织表面积聚一层白色粉笔灰样物质。原因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使得肾小管上皮组织脱落,妨碍了尿酸的正常排出。
  
  35、维生素B2缺乏:肝脏肿大,脂肪变性,雏鸡缺乏维生素B2表现特异性卷趾,飞节触地。
  
  36、热应激:因热应激、猛烈追逐、公鸡间格斗及机械性损伤引起,仅个别发病,死亡极快。剖检时可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肝组织有新鲜裂创。其他脏器未发现异常。
  
  37、*曲霉菌素中*:急性中*时肝脏肿大,色泽苍白。慢性中*时,肝常硬化,有白色针尖状或结节状病灶,质硬。
  
  38、痢特灵中*:肝肿大、出血,心脏有点状出血。消化道内有*色内容物。病鸡初期精神萎顿,后期兴奋、运动失调、两腿抽搐、倒地转圈、无目的飞跑。
  
  39、喹乙醇中*:肝重度*染。肠道粘膜广泛性出血,肾脏肿大呈紫黑色并有大量出血点。
  
  40、一氧化碳气体中*:由于肝脏中的血红蛋白变位变性血红蛋白,使肝脏变成了樱桃红色。通过病史调查和现场观察容易诊断。
  
  41、磺胺类药物中*:肝肿大,出血。脾出血坏死,骨髓*染,腿肌、胸肌有出血。蛋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产蛋率明显下降。
  
  42、感冒通中*:肝脏、肾脏、心脏、肠系膜、肌肉等气管组织表面积聚一层白色粉笔灰样物质。有饲喂感冒通药片或双氯灭痛药片的病史。
  43、有机磷中*:肝肾肿大、质脆,呈脂肪变性。胃内容物有大蒜味,胃肠粘膜出血,流涎,呼吸困难,后期昏迷。
  
  44、硫酸铜中*:肝肾严重变性,表面有灰白色或*色斑点。嗉囊和食道下部粘膜为凝固性坏死。肠道粘膜覆盖有绿色或白色假膜。
  
  45、棉籽饼中*:肝、肾和横纹肌变性、坏死。食欲和体重下降,两腿无力。母鸡产蛋小,蛋*膜增厚,蛋*呈茶色至深绿色,不易调碎调匀;煮熟后的蛋*坚韧有弹性,俗称“硬*蛋”;蛋白呈粉红色,孵化率降低。根据饲喂棉籽饼粕的病史,结合相应的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
  
  46、菜籽饼中*:肝肿大,肾点状出血,肺气肿、水肿,心内、外膜均有点状出血。胃内有菜籽饼渣和血凝块。血液呈油漆状,凝固不良。根据饲喂菜籽饼的发病史、胃肠炎及血尿等临床特征可以作出诊断。
安卡拉病是一个老病,也是一个新病,说他是一个老病,是因为该病在世界首次报道于年,至今已将近30年了。说他是一个新病,是因为在我国大面积的流行还是始于年的夏秋季节。当时论坛有不少的兽医工作者把这个疾病的发生和危害发帖到论坛,并且跟踪报道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并且在鸡病专业网课堂也经过了大量的探讨。所有这一切都极有积极的意义,提醒了广大的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认识和重视该疾病。这些网友们功不可没。同时也突出了鸡病专业网论坛作为国内最好交流平台的价值。
对于一个新发未知的疾病,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任何基于理论的推理和事实都会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处爆发该病告一段落之后。终于可以就该病在临床的认知上做一个总结。分享给大家。纯属个人视角,不足之处,请朋友们补充。安卡拉病首先发生于巴基斯坦安卡拉地区的附近,因此被命名为此。该病的全称应该是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病原是腺病*1群4型*株。腺病*是是一种宿主广泛的病*,人,牲畜和禽类都有感染。病*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也就是说禽的腺病*是不感染人的,因此不用担心饲养者的安全,该病没有严格的公共安全卫生意义。大多数的腺病*感染在人和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犬的传染性肝炎和包涵体肝炎以及减蛋综合症是例外的。腺病*广泛存在于呼吸道,在肝脾肾组织中病*含量很高。在1群腺病*1型*株引起的是鹌鹑的支气管炎,因此也认为呼吸道的传播是该病的一种传染方式。在1群的腺病*中间有多种*株可以引起包涵体肝炎,但是只有4型病*能引起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2群腺病*发病在我国没见到过明确的报道。3群的减蛋综合症应该是该群唯一的成员,为大家所熟知。
在我这里很早就有包涵体肝炎的发生,最早见于3日龄雏鸡,当然是由种鸡垂直传播而来的。肉鸡多发生于30日龄左右,多混发有霉菌*素的中*表现,可以认为是*素的损伤使该病的发生变得容易。在药物干预的情况下死亡一般不会很大。在论坛沸沸扬扬安卡拉发病的时候我这一直风平浪静,但是几乎一夜之间发病就多了起来,发病涵盖了蛋鸡,肉鸡,肉杂鸡,青脚麻鸡,肉鸭和土鸡。发病多家,淘汰不少。总结该病的临床发病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认识:
一:该病的发生在前期多被忽视,特别是老养殖户。大群死亡很低,很零星。常被忽视。但随后症状表现明显,死亡率加大,鸡群最高见到了25%的日死亡率。
二:该病的发生多为点状发生,户与户之间不一定必须被感染。这就验证了该病的发生与种鸡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吴延功老师所讲的调查几家发病鸡场常可指向同一个种鸡场,并且鸡群同舍不同架之间发病先后悬殊很大。常一侧鸡群发病达到极高死亡率时而另一架则死亡轻微。据此推断呼吸道的传播不是该疾病主要的传染方式。认为该病的传染主要有接触传染和饮水采食及代谢物水平传播。
三:该病的发生基本都伴有新城疫或者禽流感的发病。特别在肉食鸡生长期较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蛋鸡的发病轻微。应当考虑和生长速度较慢及免疫抗体水平较高有关。
四:不同品种的禽对安卡拉病的抵抗力有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死亡率可以明确的看出来。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死亡率大于青脚麻鸡大于大肉食鸡大于蛋鸡。在肉鸭上也见到疑似病变,但是轻松治愈,考虑到鸭子养殖中的恶劣环境,不能确诊就是该病导致的。
五:在临床的观察中间可以发现从十几日龄到三四十日龄的肉鸡和五六十日龄的蛋鸡及九十日龄土鸡发病。但是前期发生过腺胃炎的鸡群似乎易感性更强,临床表现和死亡也更严重。也因此认为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促进安卡拉的发生和临床危害。
从以上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发病鸡肌肉各部广泛出血,内脏肿胀瘀血,肝脏*白相间,常破裂,有血凝块包裹。肾脏肿胀瘀血或者花斑肾,脾脏极度肿大瘀血。最典型的部分就是心包积多量漏出液或者渗出液。虽然很多疾病或者环境缺氧都可能引起心包积液,但是都没有如此广泛和典型。在腺病*的感染中间病*会很快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形成病*血症,从而在全身各器官均表现症状。病*在宿主肝脾肾中含量很高,在细胞核内大量增殖,形成包涵体,在肝脏表现非常明显,在造成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大量凋亡后会形成诸多危害,导致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使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禽没有血小板)直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更容易逸出血管形成漏出液或渗出液。大量凋亡的细胞使胆汁生成过多,同时肿胀的肝脏也会压迫肝内胆管,造成胆汁代谢障碍,造成胆囊充盈肿大,同时机体对脂肪的吸收也会出现问题,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转运出去留存在肝脏也会造成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容易破裂出血。病*形成病*血症之后机体的体温会升高,心脏的代偿会增加,使漏出液或者渗出液进入心包,同时也会因为心包的压迫使心脏的收缩舒展受迫从而更加代偿性搏动增加,大量的漏出液和体温升高后全身毛细血管床的开放使用于循环的血量减少,使动物休克乃至死亡。从疾病的病理学的推断看控制病*的复制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抗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发病鸡群使用各种药物治疗几乎都是无效的,即使在配合干扰素和多肽类也是如此,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蛋鸡应该是例外的,是可以药物治疗和治愈的。肉鸡个别发生轻微的也有治愈的例子,但不是全部。青脚麻鸡和基本没有不注射抗体仅凭药物治疗痊愈的例子(在我所在的地区,不代表别的地区)。
在疾病的发生初期,因为对该病的不了解,不管是兽医还是养殖户对该病都有相当的恐惧,因为该病的死亡率之高是惊人的。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判断有很大的争议,有人判断为虚寒证。有人判断为实热症。我更倾向于后者的判断。正气不足为虚,邪气亢盛有余则为实,寒热的辩证当从采食饮水和二便的情况来辨证,该病采食饮水正常,粪便也正常。即使在死亡一部分鸡的时候也不影响采食。在严重病例临床的观察中看发病起始无论从虚寒论治或者实热论治,均不能控制该病的发生。而有趣的的是在用过抗体后无论采取虚寒还是实热论治均能康复。所以认为该病发生后使用抗体最直接有效。
对该病的预防最好是不从有该病感染的种鸡场购进鸡苗。但是养殖户不可能掌握此一方面的信息,其实即使是种禽场自己可能也不掌握。在某些文献报道中发病后紧急接种安卡拉灭活苗效果较好,短时间内就可以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有合法批文的疫苗。如果有的话在7日龄注射免疫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养殖中间要做好日常的管理,饲喂优质的饲料尽量避免腺胃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在发生过该病的养殖场要坚持全进全出,彻底消*。合理空舍。对消*药的选择可以使用醛类消*剂,3%烧碱,20%石灰乳或者含碘消*剂等。本文乃是个人对该疾病的一些个人看法。个人视角,难免有偏颇之处。纯作交流。
通知:第八届抗体检测/解剖诊断培训班开始招生啦!开班时间:年1月10日-14日授课地点:山东泰安授课老师:常维山老师
学习内容:1、药敏试验/抗体检测2、解剖与鸡病诊断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