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制作大产业”实现致富梦
--陕西省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电商扶贫案例材料
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成立于年5月,现有会员单位家。协会党支部坚持“互联网+”思维,通过建基地、办企业、保销售等方式,搭建面皮生产销售产业链,先后孵化创建宝鸡面皮品牌电商企业22家,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30家,有3.5万多农民参与面皮产业,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国外年销售额达到多万元,把近万名贫困群众带入产业发展,实现了投入小、见效快、带动强的示范效应。
一
建基地强产业,做优“品质”
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在粮食主产区的扶风县、凤翔县、岐山县12个贫困村,建立面皮制作原材料小麦、辣椒种植优质基地2万亩,实行订单种植,前期与群众签订种植协议,从品种引进、田间管理、加工存储等方面,统一标准,并宣传引导群众规范使用专用肥、生物叶面肥、无公害农药等关键技术,规范化种植,从源头上确保宝鸡面皮生产加工品质。后期以保底价进行收购,尤其对贫困户的小麦、辣椒在保底价基础上再增加0.2元进行保销,让农户产品卖得出,收益有保证。两年来,该协会为多户群众帮助销售农产品,实现收入余万元,其中贫困户户,占到总购销的39%,平均每户贫困户收益达到元以上。
二
抓培训强技能,做亮“品牌”
协会党支部推动成立电商创业党员服务团队,建立新型技能培训和激励扶持机制,采取送学上门、结对帮教等方式,在开展风味小吃制作技能培训的同时,着重抓好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培训,通过“培训+实践+跟踪指导+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孵化指导、产品储存和物流服务,先后培训余人(次),其中贫困户多人,培育了一批从事网络销售面皮的骨干力量。协会党支部坚持在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宝鸡面皮的研发力度,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对产品的包装升级、文创提升、供应链管理,先后推出了“宝宝面皮”“杂八得”“小孟华”“大辫子”“秦圣”等网络销售知名品牌,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地,有效提高了宝鸡面皮市场占有率,把更多的群众嵌入到面皮产业链中。宝鸡市金台区金台村贫困户张建平,在该协会帮扶下开办网店销售擀面皮,仅用三个月,就做到了月销售收入多元,实现稳定脱贫,示范带动全村11人电商创业,年张建平被陕西省扶贫办、商务厅评为“全省电商脱贫明星”。
三
搭平台强管理,做大“网销”
协会通过项目化运作、标准化管理,对全市面皮行业线上线下生产销售进行统一指导和服务。线上开通了宝鸡面皮特产网上商城,建立上线销售面皮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规范行业生产销售标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协会指导近千名群众在网上商城,注册开办了面皮销售店铺,用“一张网”将零星分散、小打小闹的创业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做大做强面皮产业。线下以“服务提升、品牌带动”为目标,定期开展餐饮服务、经营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宝鸡面皮品质和品牌效应。协会采取“电商+扶贫”方式,与39户贫困户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免费在网上商城开办店铺、办理营业执照、营销宣传、快寄服务,低于市场批发价提供优质货源,每年双“11”、“12”网络促销活动中无偿供货,目前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平均每天接单60个,为如期实现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线上商城主营面皮的同时,同步销售宝鸡地区特产,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销售木耳、花椒、苹果、猕猴桃等农特产品,助力宝鸡地方产业发展。据淘宝大数据统计,年宝鸡擀面皮线上销售万单,销售额近1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面皮大产业”。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
编辑:李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