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九,俗语常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米与麦皆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作为主食可谓平淡,但是中国人在烹饪方面的天赋就是如此匠心独运,总能用非凡的创造力,将平淡无奇的食材变成可口的美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发精彩,面皮与酿皮便是典型的代表。
陕西凉皮品种多样,有面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既可以凉拌,还可以像炒面一样炒着吃。不管怎么吃,一般少不了要放陕西人最爱的油泼辣子。
●凉皮汉中面皮
大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本土谷物,数千年间,中国人在制作米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汉中,位于秦岭以南,汉水之滨,这里有着悠久的大米种植历史,面皮便是汉中人的独到发明。它以米制作,因其柔嫩筋道就像上好的面条一样而得名。
制作地道的汉中面皮,须选汉中盆地所出产的稻米。这里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所出产的稻米为单季稻,质地最密实,蒸出来的面皮也最筋道。制作面皮的工序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这是一件颇考验手艺和经验的工作,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更省时省工的面皮机,但是人们仍旧更加钟情于传统方式制作的面皮。与其说这是对手工技艺的迷信,倒不如说是对传统情怀的念念不忘。
制作时先将大米淘洗干净,以清水浸透,然后磨成米浆,不可过稠或过稀,以薄糊状最佳,最后将米糊盛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内,置于滚水锅中稍经烹煮,米浆便会凝固成皮。
取出平底锅,在面皮上洒上少许清水,轻轻将雪白柔软的面皮扣出,在面皮表面抹上些许菜籽油,折叠后用刀切成与陕西面条形状相类似的指头宽长条。这样制作的面皮柔韧筋道,光滑细腻,口感极佳。
面皮制作完毕之后,想要拌出诱人的滋味也极为讲究。黄豆芽、五香醋、蒜泥酱汁和辣椒油样样都少不得费些心思。黄豆芽要选上等黄豆,放于瓦缸内生成。五香醋则要选汉中所产传统香醋为原料制作,其中又以熏醋为上乘,将倒入锅中的醋烧开,加入八角、花椒、桂皮等调味品熬制成五香醋。至于辣椒油的制作,就更加讲究了。
它就好比是美人脸上的那抹腮红,是一碟面皮能否让食客一见钟情的关键。选用大红线辣椒,用上好的菜籽油在铁锅里焙干,在石碾子上碾成末,然后用细箩筛出面,放在青瓷盆里,将上等菜油在铁锅里烧至六七成热,再倒入辣椒面里滋喇喇烫成红艳艳、香喷喷的辣椒油。
待材料齐备,将切好的面皮盛入广口大碗内,面皮晶莹剔透,甚是可爱,黄白相间的豆芽堆码其上,依次浇上五香醋、辣椒油以及蒜汁,倘若想更出彩一些,可再加入些许绿菠菜、红萝卜,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汉中人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它既是汉中人平日里过过嘴瘾的街头小吃,同时也登得大雅之堂。在汉中,无论大小饭馆,无论宴席上还是乡间野味,都绝不可少了这面皮。
米与面的选择
在中国,经常有同一种食物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名字的情况,由于对美食的喜爱,同时又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人们不免总觉得只有自己家乡的美食才算地道,为此还为这些食物的诞生编织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汉中与关中只有一山之隔,风俗方面却颇多不同,汉中人称之为面皮的食物,关中则称其为米皮。关中最有名的米皮莫过于秦镇米皮,从“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这句俗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镇米皮在关中人心目中的地位。
秦镇靠近西安,毗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为西周时的沣都,与镐京南北相望。秦镇制作米皮的原料为沣河岸边所产的籼米,其制作工序与汉中面皮并无太大区别,只是秦镇米皮口感更为紧实,二者之间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调料。
秦镇米皮最让人难忘的乃是其调味所用的辣椒油。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植物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调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椒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所以秦镇米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
秦镇米皮售卖之时,将皮子一层层摞起来,堆在案头如同招牌一般。吃的时候小贩取出一张,放在铺了雪白纱布的案上,娴熟地用利刀几下便切成条,然后放上盐、醋、特制的调料水、黄豆芽等,最后再用勺子挖一大勺辣椒油,红红的,油油的,一起淋到皮子上端到食客面前。
谈及西北小吃,不能不说酿皮,这是西北人最爱吃的一种小吃,街边小摊和面馆里都能吃到。街边,一张木桌,几个板凳,一排调料罐,一碗酿皮,便成为一道街头风景。
洁白的米皮,红亮的辣油,不等入口,那扑鼻的香味就已经馋得人口水直流了。拌匀了尝一口,皮子筋道,口味酸辣,鲜香异常,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西北酿皮关中地区人们称之为面皮的,则是另外一种以小麦粉制作的食物,它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面皮的制作方法是在面粉中加入少量蓬灰与敷料,以温水调和成面团,几经揉搓至面团细腻光滑,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将沉淀了的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成皮状,待面皮蒸熟之后,从盘中剥离,切成面条即可,这一过程与米皮的制作可谓殊途同归。
析净淀粉的面团,其主要成分为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上锅蒸熟之后即为面筋,是面皮不可缺少的辅佐。面皮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末、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面皮的大小、外观都与米皮差不多,只是颜色稍黄,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面皮里有面筋,面筋是做面皮时产生的副产品,不用再单做。好的面筋吃起来筋道、味香,里面有许多气孔,如同海绵一样吸满了鲜美的料水和辣油,咬一口吱吱冒油,那种香辣透心、鲜美爽口的感觉实在过瘾。
酿皮的滋味
甘肃、内蒙古一带称面皮为酿皮。兰州酿皮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吃的时候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除了要加上酱油、香醋、蒜汁等调料,还少不得油泼辣椒。制作油泼辣椒的并非一般的朝天椒,而是兰州本地土生土长的青辣椒晒红之后磨成的辣椒面,辣香袭人。此外,酿皮上还要多放芝麻酱,吃起来酸辣凉爽,柔韧可口,香气浓郁,可谓别具一格。
在兰州人眼中,酿皮既可以当饭,又可以成为菜肴。摊铺上点上一盘黄亮柔韧、细腻爽滑、清凉舒心的酿皮,一定会胃口大开,回味无穷。饭店中,酿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凉菜。大鱼大肉之余,用来解油去腻最合适不过,倘若再配上一杯淡酒,就更完美了。
除了普通酿皮之外,还有一种高担酿皮为兰州独有,因最初由小摊贩挑着担子售卖而得名。比起普通酿皮,高担酿皮是添加了鸡蛋后蒸制而成的,色泽更黄、更厚一些。它的口感更厚实、饱满,更有嚼劲,却不似普通酿皮爽滑。
如果说兰州酿皮以调味佐料独树一帜,那么内蒙古巴彦淖尔的酿皮则以面皮本身的口感著称。这里地处河套平原地区,日照充足,小麦生长期长,所以磨制的面粉品质格外优良,以这种面粉制作的酿皮也是格外筋道,人们称其为“河套酿皮”。
河套酿皮色泽乳白,半透明,面皮紧致,以汤汁浓厚醇香而闻名。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吃这道特色小吃,哪怕是在-30℃的寒冷冬天,也不乏人排着队吃凉凉的酿皮。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