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医生,我在我们当地预约平台预约接种乙肝疫苗的时候,平台跳出3种乙肝疫苗供我选择,我该打哪一种好?如果我接种后仍没有产生抗体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粉丝在后台给我的留言,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01乙肝疫苗是如何起作用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损伤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而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且不会伤害到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02乙肝疫苗怎么选择?打哪一种更好?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基因重组疫苗,分为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即乙肝(CHO)疫苗、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3种。其中乙肝(CHO)疫苗是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生产的疫苗,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是利用酵母细胞生产的疫苗,都属于基因工程疫苗。
这3种疫苗只是制作工艺不同,生产厂家和价格会有些许的差异,但是他们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目前,在我国重组酵母疫苗使用的比较多。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乙肝疫苗cho与酵母疫苗对于新生儿免疫和乙肝母婴阻断均有较好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对新生儿的安全也都很好。
所以这3种疫苗选择接种哪一种都可以,接种这只需根据接种门诊疫苗的存货量,个人喜好和经济能力任选一种接种即可。
03乙肝疫苗怎么接种?
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2针和第3针。正常情况下,第一医院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越早接种越好,之后的第二针和第三针由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接种。
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版》,不同人群,接种乙肝的推荐方式不一样。
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1)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注射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HBsAg阳性,为免疫失败,应定期监测。
(3)对于HBsAg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满1月龄后,再按0、1和6个月程序完成3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4)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二、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针与第2针间隔时间应≥28天,第2针与第3针间隔时间应≥60天。
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成人,应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l针60μg或3针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l~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四、意外暴露乙肝病毒者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排出伤口中的血液,再对伤口用0.9%NaCl溶液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处理。
(2)应立即检测HBVDNA、HBsAg,3~6个月后再复查。
(3)如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
五、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对高危人群、孕妇、接受抗肿瘤(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或直接抗HCV药物治疗者、HIV感染者,筛查HBsAg、抗-HBc和抗-HBs,对均阴性者,建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04哪些人群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有:(1)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人群:包括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2)存在经皮肤、黏膜和血液暴露风险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静脉吸毒者等。(3)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人群:包括性伴为HBsAg阳性者、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和多性伴者等。(4)其他人群:包括乙型肝炎以外的其他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和HIV感染者等。这些人群应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