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阅读下关k3o1cudb
TUhjnbcbe - 2020/7/31 10:48:00

阅读下关


作为南京六城区之一的下关,行*区划于2013年3月28日撤销,与同时撤销的鼓楼区组建新鼓楼区。这对下关来说或许是次机遇,但作为“下关人”,心里有点期盼,也有点失落;有点儿留念,也有点儿惆怅,尽管是淡淡的,若有若无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工厂考入下关,成为机关工作人员,这一晃就二十多年了,当年20多岁小伙子已步入中年。可以说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给了下关,下关也为我提供衣食住行,给了我喜怒哀乐,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阅读”下关。


    下关像一部厚重的书。读了二十多年,依然没有厌倦。


    二十年,恍若昨日。那时候,惠民河北岸,几株树冠如盖的巨大法国桐掩映的小院子,数幢古旧砖楼就是区机关主要的办公场所,同事进进出出,点头而笑。许多同事调离了、晋升了、退休了、“走”了……有走的也有来的,机关也随着地区进步在渐渐发展。


    那时候,惠民河上还有中山桥、惠民桥。中山桥是中山北路是江边通往市区的第一座桥,而惠民桥则是中国近代桥梁大师茅以升设计的“处女桥”。以惠民桥命名的还有一个水产市场,一度成为南京主要的鱼池子,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市场。那时候,惠民河水缓缓流淌,水里依稀还有游鱼。在汛期,防汛总是阶段性重要工作,古老的河堤,常常成为下关人“死看硬守”的战场。防汛多采用“人防”,主力*就是居委会组织的沿岸居民。作为防汛大*一员,我连续几年参加过这项工作,通宵达旦,以快餐面、八宝粥作为夜宵,非但不觉得累,而且还乐趣盎然。我们经历过的汛情自然是有惊无险,可往上的五六十年代,这儿发过两三回大洪灾,挹江门以外可以“陆地行舟”,岁数大点的人常常会说起在自家晒台上抓鱼的趣事,语气轻松,足见下关人“没心没肺”的坦然。


    后来,沿江修建了十余公里防洪堤,长江水患已经成为历史;惠民河没了,河道成了大路,自然,惠民桥、中山桥都没有了。惠民河曾是沟通三岔河与长江的城市内河,也是鱼市米市盐布木料集散地想起她时仍有涟漪阵阵的清流在梦中绵延。


    狮子山,在九十年代还是一个部队的营区。因为宋濂《阅江楼记》,这儿高高耸立起仿明建筑“阅江楼”,建好后就跻身“江南四大名楼”行列,我在楼的周围种植过香樟、桂花树……但愿,再过六百年,斯楼成为真正的“名楼”。


    狮子山下有静海寺,其历史是与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大有渊源,单说它作为《南京条约》“议约地”,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长久的痛。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建成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市民捐资铸造“警世钟”悬挂其间,但愿过去的痛永远不再!


    南京长江大桥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而且是长久的划时代的骄傲,那时候中国人说起自豪的事,十有八九要数到南京长江大桥。当小学课本有介绍她的课文,很庆幸居然有缘工作生活在她身边。


    下关见证了中国现代史的开始和结束,不错。1840年到1949年标志性的历史事件都在此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百年耻辱的大门,解放大*跨过长江天堑由挹江门直捣“总统府”,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浩浩汤汤长江带来了商埠经济的空前繁荣。80年前长江轮渡开通,火车在下关江面接驳,“轮渡所”旧址原样保留,结实的栈桥,沧桑的铁轨藏身依依杨柳从中,道说昔日繁荣……南京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创造了中国现代工业的许多奇迹,也替代了轮渡所的功能,但留时光凝结在记忆中。


    南京人有个“外滩梦”,规划中的外滩主要就在下关并滨江段,目前正在“大拆大建”,现代化滨江城区的雏形已经初现。新鼓楼区成立后,这个梦实现起来应该更加快捷。


    从前的下关,码头苦力、铁路工人,*包车脚力,弄船的船老大……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麇集,使得下关人民风纯厚,人多喜欢扎堆,好看热闹,骨子里有些蛮横刁赖,但难掩朴拙。


    融入新的鼓楼区,古老下关并未消失。或者,只是梦的开始。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关k3o1cu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