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张广凤的“看病清单”
日前,随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梁大夫到低保户张广凤家出诊。预先知道我们要来,张大姐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意买了水果,给残疾的女儿换了件新衣裳。
“你们总来看我,真是过意不去!”张广凤的声音很响亮,不像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
55岁的张广凤早年离异,几十年一直与智力缺陷并患有红斑狼疮的三级伤残女儿王玉娟生活在一起。2009年张广凤被医院诊断为乳腺癌晚期,这一切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张广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拿着诊断书她想一死了之。可手术后,看到身边的女儿,她决心要活下去。张广凤说:“2009年乳腺癌手术费花了7万,管孩子大舅借了3万,当时家里吃了午饭,晚饭的菜钱就没有了,后续化疗的费用根本拿不出来了。”这年冬天,张广凤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她哭着找到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朱科长,“救救我们娘俩吧,哪怕是给我闺女找个去处!”了解到张大姐的情况,朱科长按照*策,马上为张广凤和女儿王玉娟免费办理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手续。从此,张广凤和女儿不需要缴费,由财*全额补助参加了社会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娘俩看门诊不仅可以报销50%药费,张广凤住院化疗时还得到财*3万元的医疗救助。
“是*和*府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现在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张广凤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录了这几年娘俩看病的花费。“2008年女儿患病住院花费了13万元,2009年我住院手术治疗花费了9万元。2010年*府帮助我们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后,家里的医药费省了很多。我不太会算账,药的名子也记不住,只知道每天吃一个小药片和两种胶囊,这些药特别贵,可我一付药只付250元。2011年我看病只花了4529元,医保报销和大病救助了16500元,国家出的钱是我的3倍半。”张广凤翻开闺女的看病清单说:“姑娘每月医疗费用是1250元,自己花670元,医保报销580元。一年医疗费用15000元,自己花8040元,医保报销6960元。闺女每月吃芙瑞来曲唑和威麦宁胶囊,购药费用2000多元,自己只花1200多元。”张广凤说,自己只是粗略的记录,大致算下来,两人一年的医疗费用,国家承担了近3万元。“我不能工作了,对社会的贡献有限,但国家给予我的却是无限的,感谢*府救助了我们全家。”张广凤声音哽咽了,看得出来,她是发自内心地在记每一笔账。
梁大夫是天津肿瘤医院的全科医生,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周一和周四到社区卫生院出诊。梁大夫说,张广凤手术化疗后,就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康复,社区医生定期入户为她检查,指导用药治疗。
“现在大医院全科医生都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出诊没有报酬,*府给些补贴,大医院与社区卫生院挂钩,确实给老百姓看病带来很大方便。”梁大夫询问了张广凤的近况,给她作了常规检查,调整了用药。
离开时,张广凤担心今年医保门槛费和报销比例有变化。结合市财*局的相关*策解释说,医保支付*策要根据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来决定。今后,市里会根据财*保障能力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酌情调整医保相关待遇的,但无论怎样调整,困难群众看病待遇不会降低,新医改只会让参保人员得到更多的实惠。
据了解,天津享受低保人员、特困救助人员、农村五保户、没有工作的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的遗孀或配偶、城镇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等八类人群参保,个人不缴费,*府给予全额补助,除享受参保救助之外,还能享受就诊减免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和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财*给予一定额度救助,城市“三无”人员、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最高救助2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最高救助60元。住院医疗救助,包括门诊特殊病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享受分段救助,截至2011年10月份,市财*共拨入救助资金8658.4万元。2012年,天津将取消10万元医疗救助年度封顶线,救助对象住院救助由3000元以下至20000元以上五个救助档次,调整为20000元以下和20000元以上两个救助档次,救助标准由20%至50%统一提高到50%至55%。
天津2010年实施城乡居民统筹保险制度以来,参保居民491万人,参保率超过9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6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城镇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6倍的目标,参保人员医保待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