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类疾病演变病毒性肝炎 [复制链接]

1#

病*性肝炎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曾报道过己型肝炎,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的庚肝病*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除乙型肝炎病*为DNA病*外,其余均为RNA病*。在本课题节中说过病*属于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和酶系统,靠寄生于宿主生存。在生命体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始终与生命体如影随形,它很容易产生基因突变,进而获得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从营养医学的角度看,不管有多少种肝炎病*,都是病*的突变变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营养素如维C来消灭病*,免疫力抵抗病*得以生存。由于病*具有基因突变功能,现在医学研发药物来对抗病*是徒劳的,无法根治病*性肝炎。

人类对肝炎传染性的清楚认识归功于8世纪的希腊圣扎迦利教皇,当时他就倡导对病人进行隔离检疫。人类发现乙型肝炎病*有一段很不寻常的经历,年有一起由人源天花疫苗引发的乙肝流行记载,20世纪60年代早期,有科学家在研究不同种族的血液分类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液中有一种新的抗原,并发现接触过这些血液样本的研究者也获得了这种“抗原”,年证实这种抗原就是乙肝病*的表面蛋白。

慢性乙肝传染力强,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会相互传染,并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国目前乙肝患者有1.3亿多人,每年有10万余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因肝硬化而死亡的人更多。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乙肝,这在医学界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解*代谢器官,肝炎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解*能力下降,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物质代谢的改变。如能量代谢方面,患有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时,肝糖原含量下降,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机体从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转化为以脂肪作为主要能源,从而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改变。

乙肝患者的早期突出表现是消化道症状,常见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泻等,一般十年左右转变成肝硬化或肝癌。西医对病*性肝炎无能为力时,科学家从营养学角度进行研究,21世纪末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慢性病*性肝炎患者,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控制和康复措施,如每天补充大剂量维C能大大提高乙肝患者免疫力,营养均衡可以阻止乙肝病情向肝硬化和肝癌转变。营养理论认为,肝炎患者应根据病情、代谢改变及营养状况,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乙肝病人病体的恢复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求,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对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郑家福

健康无价,用知识指导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