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约有1亿人口是乙型肝炎病*(HBV)携带者,其中乙肝孕妇每年大概有万人。乙肝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在这三种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一个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一旦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超过90%以上的都是慢性化。那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减少母婴传播吗?答案是不能。(图源:摄图网)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专门针对乙肝病*的抗体,它能中和少量的乙肝病*,主要用于意外接种的预防,如乙肝病*通过针刺,吸入或溅入粘膜等意外暴露事故,可防止发病,延长潜伏期或减轻症状。一般来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妈妈体内的病*含量较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无法减少母婴传播,那么,该如何预防,切断乙肝病*母婴传播途径呢?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体内病*载量较低(小于IU),一般很难进行母婴传播,新生儿感染乙肝病*的几率很小。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病*感染。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12小时内,在小孩的不同部位,比如两个上臂或者两个大腿的内侧,分别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免疫球蛋白注射个国际单位,乙肝疫苗打10个微克的酵母疫苗。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体内病*载量较高(大于IU),那么需要进行抗病*治疗,年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建议妊娠24-28周启动抗病*药物干预。怀孕24-28周属于孕中晚期,胎儿已经发育成熟,使用有效的抗病*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DNA复制,一直服用到新生儿出生以后1-3个月,可以阻断乙肝病*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感染几率,保证新生儿的健康。虽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减少母婴传播,但是通过适当的干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乙肝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