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0179.html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一、造血特点
  
  (二)生后造血
  
  患儿,10个月,母乳喂养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不愿活动,食欲差,查体发现肝脏增大,于右肋下可触及3cm,心率次/分,节律不整,心音尚有力,其肝大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A.心功能不全
  B.急性肝炎
  C.正常现象
  D.骨髓外造血
  E.营养不良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题干中给出“面色苍白”可以推断出有贫血,根据患儿肝大,判断属于髓外造血。
  
  二、血象特点
  小儿各年龄的血象不同:
  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红细胞数(5.0~7.0)×/L
  血红蛋白量~g/L。
  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L、血红蛋白量降至g/L左右
  此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3个月以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恢复,12岁时达成人水平。
  2.血红蛋白的种类
  出生时——HbF(胎儿血红蛋白)占70%
  HbA(成人血红蛋白)占30%
  1岁时——HbF不超过5%
  2岁时——不超过2%。
  3.白细胞数与分类
  出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L
  1周时——平均为12×/L
  婴儿期——维持在10×/L左右
  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双五交叉”。
  
  4.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L。
  5.血容量
  △出生时——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平均ml。
  △儿童——约占8%~10%
  △成人——约占6%~8%。
  
  小儿贫血概述
  一、贫血定义和分度
  1.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
  6~59个月(5岁)——Hb<g/L,血细胞比容(HCT)为0.33
  5~11岁——Hb为g/L,HCT为0.34
  12~14岁——Hb为g/L,HCT为0.36
  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
  新生儿——Hb<g/L
  1~3个月——Hb<90g/L
  4~6个月——Hb<g/L
  
  2.贫血分度:根据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将贫血分为4度
  ---轻、中、重、极重
  
Hb(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各年龄贫血分度
90~g/L
60~90g/L
30~60g/L
<30g/L
新生儿期贫血分度
~g/L
90~g/L
60~90g/L
<60g/L
  
  二、贫血分类
  (一)病因分类
  1.生成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儿科贫血主要原因“营养性贫血”
  2.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二)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g·L-1)
正常值
80~94
28~32
~
大细胞性
>94
>32
~
正细胞性
80~94
28~32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
  
  注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MCV↓、MCH↓、MCHC↓——小细胞低色素:缺铁贫!
  MCV↑、MCH↑——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
  
  
  缺铁性贫血(IDA)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1.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
  ■肝、脾可轻度肿大
  (3)非造血系统症状
  ■各系统缺氧表现!
  (3)非造血系统症状——各系统缺氧表现!
  ①消化系统症状:
  √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常有呕吐、腹泻。
  √ 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②神经系统症状:
  √ 常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
  √ 年长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③心血管系统症状:
  √ 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④其他:
  √ 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
  √ 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
异常改变
血象
血常规:MCV↓、MCH↓、MCHC↓;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心淡染区扩大
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一般无异常
铁代谢
●血清铁蛋白(SF)↓、骨髓可染铁↓——反映铁缺少期(ID),灵敏反映贮铁减少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反映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代表红细胞生成所需铁不足
●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TIBC)↑——反映缺铁性贫血期(IDA)
 
ID
IDE
IDA
骨髓可染铁
降低
降低
降低
血清铁蛋白(SF)
降低
降低
降低
血清铁(SI)
正常
降低
降低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正常
降低
降低
总铁结合力(TIBC)
正常
升高
升高
游离原卟啉(FEP)
正常
升高
升高
贫血(Hb水平)
无
无
有
小细胞
无
无
有
低色素
无
无
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符合以下第1条和第2~8条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
  2.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
  3.血清铁蛋白<12μg/L。
  4.红细胞原卟啉>0.9μmol/L。
  5.血清铁<10.7μmol/L。
  6.总铁结合力>62.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7.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铁粒幼细胞<15%。
  8.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3周后,Hb上升至少20g/L以上)
  (二)鉴别诊断
  1.地中海贫血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肺含铁血*素沉淀症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2.去因治疗
  3.补充铁剂
  4.输红细胞
  1.一般治疗
  指导合理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肝、瘦肉、鱼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伴有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
  重度贫血患者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2.去因治疗
  应尽可能查找和去除病因。
  如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治疗肠道慢性失血、慢性腹泻等。
  3.补充铁剂
  ◆ 药物制剂:口服为主;选择二价铁;
  ◆ 药物剂量:以元素铁计算4~6mg/kg·d,分2~3次口服;
  ◆ 注意事项:两餐之间服用;
  
  
   同时加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剂吸收;
  
  
   勿与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等同服
  ◆ 疗效评价:网织红细胞最早上升,通常2~3d上升,5~7d达高峰;
  
  
   血红蛋白1~2周后,上升3~4周达到正常;
  ◆ 停药时机:达正常水平后继续服铁剂6~8周,以补充储存铁
  4.输红细胞
  输血指征: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
  
  
   ②合并明显感染者;
  
  
   ③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愈小,且输注速度愈慢,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Hb<60g/L者,输浓缩红细胞每次3~6ml/kg。
  Hb>60g/L者,尤其是长期慢性贫血者,一般不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六、预防
  具体措施:
  ①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肝、瘦肉、鱼等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辅食;
  ②婴幼儿食品应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③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患儿女,10个月,牛奶喂养,未加辅食,近半月患儿皮肤渐苍白,进食少,不愿活动,血象HB80g/L,RBC3.08×/L,为明确贫血的原因,下列哪项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骨髓穿刺
  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
  C.血清铁测定
  D.血清铁蛋白的测定
  E.总铁结合力测定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0个月没有添加辅食,皮肤苍白,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降低,考虑是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价值血清铁蛋白的测定。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贫血。
  主要临床特点是:
  ◆ 大细胞性贫血
  ◆ 神经精神症状
  ◆ 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 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一、病因
  1.摄入量不足
  单纯母乳喂养且未按时添加辅食,长期羊乳喂养的婴儿。
  2.需要量增加
  新生儿、未成熟儿和婴儿因生长发育较快,对叶酸需要量增加。
  3.吸收不良
  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可影响叶酸吸收而致缺乏。
  4.药物作用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结肠内部分细菌被清除,因而影响叶酸的供应。
   ■长期使用抗叶酸制剂(如甲氨蝶呤)及某些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等——可导致叶酸缺乏。
  5.代谢障碍
  偶见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多见婴幼儿,以6个月~2岁多见。
  ■多呈虚胖,或伴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稀*,严重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2.贫血表现
  ■轻~中度贫血占大多数
  ■面色蜡*,睑结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
  ■常伴肝脾大。
  3.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呕吐、舌炎等出现较早。
  4.精神、神经症状——特征性临床表现!
  4.精神、神经症状——特征性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
异常改变
血象
血常规:红细胞(RBC)下降较血红蛋白(Hb)下降更显著呈大细胞性贫血(MCV↑、MCH↑);多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涂片:红细胞较正常为大,中央淡染区不明显。中性粒细胞胞体增大、分叶过多(≥5叶)亦可见巨大血小板。
骨髓象
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各系细胞均呈巨幼变
血生化检查
血清维生素B12(<ng/L)或叶酸水平(<3μg/L)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 全血细胞减少
  ● 病态造血
  ● 神经系统疾病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2)病因治疗
  (3)补充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4)对症治疗
  ■对肌肉震颤可用镇静剂治疗。
  (5)补钾治疗
  ■治疗初期,由于大量新生红细胞,使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可引起低钾血症,甚至发生低血钾性婴儿猝死,应预防性补钾。
  (6)补铁治疗
  ■贫血恢复期应加用铁剂,以免在红细胞增生旺盛时发生缺铁。
  ■若合并缺铁性贫血者更应同时给予铁剂治疗。
  (7)输血治疗
  (3)补充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1)补充维生素B12:
   剂量:为每次μg肌注,每周2~3次,连用数周;
  
  
  也可~0μg—次性肌注,效果亦好。
   疗程:直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常。
   注意:
  对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应以补充维生素B12为主。
  单纯维生素B12缺乏时,不宜单用叶酸治疗,以免加剧神经系统症状。
  2)补充叶酸:
   剂量:口服叶酸,剂量为每次5mg,每日3次
   疗程:直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常。
   注意: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利用,同时口服可提高疗效。
  因使用抗叶酸代谢药物而致病者,应用亚叶酸钙治疗。
  对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者,口服叶酸的剂量需达每日15~50mg方能维持正常造血需要。
  3)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6~12小时——骨髓的巨幼细胞开始恢复转变
  ●48~72小时——巨幼变消失
  故:骨髓细胞学检查必须在治疗前进行才有助于诊断。
  ●精神症状——2~4天后好转,但恢复较慢;
  ●网织红细胞——2~4天开始增加、2周后降至正常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2~6周恢复正常。
  
  六、预防
  主要是改善哺乳母亲的营养,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注意食物均衡,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去除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的因素。
  注意合理使用抗叶酸代谢药物,如亚叶酸钙。
  10个月婴儿,易怒少哭,面色*,毛发稀疏,查体:体温正常,神清,四肢抖动,不会扶站,巴氏征(+),踝阵挛,该患婴可能的诊断是
  A.多动症
  B.先天愚型
  C.病*性脑膜炎
  D.癫痫小发作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患者有面色*,四肢颤抖,踝阵挛,考虑巨幼细胞性贫血,导致的精神症状。
  本章要点:
  不同月龄、年龄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度;
  铁代谢异常指标;
  缺铁贫和巨幼贫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补充铁剂的注意事项;
  补充B12和叶酸的注意事项。
年包过招生快来报名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课程详情:执业医师精品通关保过课程祝您一次过关
配套书籍:年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考试用书上线,过关必备!
购课联系周老师有优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