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记者顾园园仲文路)“我一直都吃他家的擀面皮,他家搬到哪里我就跟着吃到哪里。”3月26日上午,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人民路上的王家擀面皮店内,一名男性食客正在大快朵颐,一碗擀面皮几分钟便被他吃完了,随后,他笑着跟记者说,这些年,还是吃王家擀面皮“得味”。
“到底多‘得味’?”随后,记者也点了一份擀面皮。
随着食客的一声招呼,老板王新团便开始忙碌起来。只见王新团走到专属他的餐台前,熟练地拿起一块面皮,三下五除二地将其切成了许多面条,再放进盆中。随后,他左手端着盆,右手快速地将所需的调料:麻油、黄瓜丝、绿豆芽、香菜等,一一加进去,还习惯性地问了声:“中辣还是微辣啊?”多数食客也是冲着他家的自制辣油来的,所以,一般情况多少都会加一些辣椒。
2分钟不要,一份擀面皮便端到了桌子上。
尝了一口擀面皮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面皮还真是‘肉头’!麻油和辣椒带给人又辣又麻的感觉,一碗下肚,暖和又爽滑。”
“是吧!很多人都觉得我家的面皮吃起来‘肉头,有嚼劲又不失柔软,就像吃肉的感觉,又比肉多了些软绵。”做了20多年擀面皮,53岁的王新团对自己的面皮非常有信心。
王新团说:“在做擀面皮之前,我也做过很多工作,技工、驾驶员等。20多年前,机缘巧合下,我转租了一个擀面皮老板的店,后来便尝试着做擀面皮。期间,我不断地跟一些老师傅们学习。开店的这些年里,我常常征求顾客意见,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改进,毕竟‘顾客就是上帝’,以他们的满意为主,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顾客带着他们的朋友来光顾。”
“我家的面筋可都是我自己一下一下地洗出来的,每天50斤面,要洗一个多小时,最终只洗出来15斤面筋。”王新团说,面筋算是擀面皮的“灵魂”,好吃的面筋就应该经过手的温度,才能洗出来,这些年来,他每天早上8点就开始洗面,晚上7点多才能休息。旺季的时候,一天卖过四五百碗,甚至一千多碗……
“这街上我只吃他这一家的擀面皮。”在皂河工作的王先生说,在王家擀面皮吃了好多年了,不但味道好,6元一碗的价格也很公道。
“我们家有很多宿迁市区的顾客,他们都是开车来吃的,有的吃了还要打包一些带走给亲朋好友。”王新团说,他已经在皂河龙运城内预定了一套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大干一场,让更多人尝到他家的擀面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