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人们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老百姓,食为天,吃的文化不简单,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美食数不完,汉中风味香辣酸,米面皮子随处见。由此可知,陕西的凉皮不仅风味独特,而且种类繁多,如此,我们便领略一下凉皮王国的风光。
凉皮又被称为御京粉,是米皮和面皮的合称。相传在秦始皇时期,陕西户县一带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庄稼枯萎、草木凋零,这时又恰逢朝廷征贡,百姓们无法完成向朝廷交纳梗米的任务,大家都唉声叹气,一筹莫展,感觉到难以在刑法严苛的环境下生存,突然有一个叫李十二的人提议将所剩不多的梗米碾成面粉,蒸成面皮,再配上配料,献给秦始皇,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果然在秦始皇品尝后倍加赞赏,也因此免除了该地区一年的赋税。
陕西凉皮薄如翼,劲道爽滑如Q糖,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软、筋、光、香”为总特征,凉皮中最出名的便是秦镇的米皮,汉中的面皮,岐山的擀面皮以及面筋凉皮,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秦镇米皮在关中极其出名,当地就有‘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说法。秦镇米皮以大米为原料制成,制作时要把大米调成糊状,摊平铺匀在竹蒸笼内,大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二十多厘米宽铡刀铡成细丝,放入盘内,再拌入小豆芽、青菜、芹菜丁、红辣椒油等佐料,整个米皮呈白里透红,红里透香的状态。
汉中面皮亦称热面皮,一般采用米浆为原料,偶尔也用面粉直接调浆,上笼蒸成薄皮,再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配上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芹菜、菠菜等时令小蔬,再放入辣子油、味精、酱油、盐等作料拌匀即可,其除凉拌外还有烩、炒等吃法,口感软糯、香辣。汉中面皮被列为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之一。
擀面皮是从唐代淘冷面演变而来,做法非凡,先是将面皮擀成面,然后再蒸成薄皮,蒸熟后再切成较宽的条状,盛在盘中,再加入黄瓜丝、香菜、辣子油、粮食醋以及用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的粉末,凉拌即可,其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深受大众喜爱。陕西最出名的便是岐山擀面皮,在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面筋凉皮主要出自关中一带,做它时的首要任务是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糊,盛入金属凉皮锣,再上锅蒸熟。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由香油、精盐、蒜汁、味精、辣椒油等构成,调好的凉皮皮子白里透亮,面筋因为吸附酱油而泛黄、黄瓜丝现着绿、辣椒油敞着红,好吃又好看,再配上绿豆稀饭,是很不错的食物呢。
《本草纲目》中记载:“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凉皮性平、味甘、健脾、和胃,适宜气郁体质的人吃,正如人们常说的:春天吃凉皮能够解乏,夏天吃凉皮能够消暑,秋天吃凉皮能够祛湿,冬天吃凉皮能够保暖;以及凉皮富有碳水化合物,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葡萄糖,还能除烦安神,所以说吃凉皮对人的身体好处多多。
对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对美食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念、是留恋。”,美食是一种独有的媒介,人的记忆和思维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得缓慢或消失,但是对于某一种美食的味道,却可以铭记一辈子,这便是美食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所以我们无论走得有多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