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茶是一种煮开的红茶,和熬茶是青海的一种饮茶习惯。
熬茶是用川湘茶区出产的砖茶加水煮开,再加上青盐、花椒,讲究点的还要加上姜皮、荆芥。
青海人喝咸茶,有句顺口溜“茶毛(没)盐,水一般,人(没)钱,鬼一般”,足见茶里青盐的重要性。
熬茶不是精细的喝法,原料做法自然讲究,但饮法却无限制,更主要的是它有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
酿皮子是西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
虽然它习惯上被称为“陕西小吃”,但西宁的酿皮却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得到无数好评。
酿皮子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
做法简单但却讲究,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
这面团就被称作面筋了。
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酿皮可以说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吃,夏天吃尤其开胃可口,多5元/碗。
酿皮是面粉浆蒸熟成面皮的一种固体状食物。
切好的面皮配上面筋,淋上醋、蒜泥等佐料,这样一碗可口的酿皮就做好了。
酿皮入口凉爽、柔韧细腻,配以当地的辣椒油一起食用,辣而不燥,非常开胃。
去过青海的人,一定会为你推荐著名的青海土火锅,它的味道,简而言之就是超级无敌好吃!
内容相当丰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如果喜食辣,那再好不过,青海土火锅口味偏重香辣,但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肥腻感全无。
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这道菜从西汉出现至今,一直采用传统的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
而且与大家平常吃的“涮羊肉”不同,青海土火锅端上桌时,主要食材已经在锅内整齐码好,并且基本上都是熟食,食材上部再配些许辣椒丝、葱丝加以点缀调味,看上去赏心悦目,值得一试。
是青海风味的老字号火锅店,环境简陋,但是人气超火。
土火锅采用烧炭火的铜制火锅,酸菜、粉条、带鱼、肉丸、腊肉、菌菇、豆腐等各种食材在羊汤里翻滚,荤素搭配,香辣爽口,份量十足。
往西宁街头一站,烤羊肉的香味就飘了过来,还有西北特有的馍。
尤其在夜市,坐在灯光下,围着一张不高清的小桌子,所有的美味就是手中的烤羊肉和馍。
如果是一个旅人,在他离开西宁之后,那种美味就会种进他的味蕾,不论走到哪里,对于烤羊肉的记忆只会是西宁的。
杂碎汤是西宁传统的特色美食之一。
杂碎汤是牛杂或者羊杂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的小吃,当地人们大多作为早点食用。
在西宁街头的小吃摊上,最容易遇到的就是羊杂汤。
那是真正的羊杂碎,完全不同于心啊、肝啊、肺啊之类汉族人所理解的羊杂。
到了西宁,在回民的小摊上要一碗羊杂汤,喝着的喝着,眼珠、舌头、头盖骨什么的都会遇到。
羊杂汤其实就是煮着羊头上的零件,想象一一下,汤里飘着一对眼珠,就像是那只被肢解的羊瞪着眼望着你,那感觉挺术的。
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只是一次常规的快餐,就像我们吃了一次麦当劳。